找到相关内容987篇,用时5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门《陈情表》一篇——题洞山《辞北堂书》后

    这里以世间之语来开示慈母,其母未必一闻即晓,而大师籍世法以开示世间,不啻使慈母心开喜舍,而且也使她明白了大师的出家修行、自度度人,乃是深报四恩的大行。“归元无二路,方便有多门”,洞山禅师之辞亲书圆融世出世,非特于开示世人饶有益处,也显现了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”的义趣。 也许由于洞山禅师的师承原因,曹洞一宗在修世间的同时,兼融了世法的某些合理因素。他所创立的“五位君臣”...

    企愚:

    |孝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9/0933225600.html
  • 禅门《陈情表》一篇--题洞山《辞北堂书》后

    云岩处参“无情说法”公案时,二位大师均有“我说法汝尚不闻,岂况无情说法乎”之语。同理,倘使大师在这里以世间之语来开示慈母,其母未必一闻即晓,而大师籍世法以开示世间,不啻使慈母心开喜舍,而且也使她...师承原因,曹洞一宗在修世间的同时,兼融了世法的某些合理因素。他所创立的“五位君臣”法门,未免不从云岩所传授的《宝镜三昧歌》中受到某些启示和影响。从他的辞亲书中重孝行这一点,即可从《宝镜三昧歌》中找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1740416.html
  • 圆瑛大师论佛法之精神

    并起到一定有利作用的意思,这是就佛教的社会功用而言,显然不是对佛教出世解脱的否定。如圆瑛大师在《佛教与做人》的演讲中说,佛教“共有五乘教法,人天乘是世间,余是世间。说人乘即教人做人的道理,现在多人,不曾研究佛学,不知佛教与做人的关系,都认着佛教是出世,与世人无干,此是错误。”他又在《佛教与世道人心之关系》一文中说:“人天乘是世间,可以救正人心,匡扶世道。声闻乘、缘觉乘,是世间,独善...

    李明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1341377.html
  • 禅门《陈情表》一篇——题洞山《辞北堂书》后

    与云岩处参“无情说法”公案时,二位大师均有“我说法汝尚不闻,岂况无情说法乎”之语。同理,倘使大师在这里以世间之语来开示慈母,其母未必一闻即晓,而大师籍世法以开示世间,不啻使慈母心开喜舍,而且也...的师承原因,曹洞一宗在修世间的同时,兼融了世法的某些合理因素。他所创立的“五位君臣”法门,未免不从云岩所传授的《宝镜三昧歌》中受到某些启示和影响。从他的辞亲书中重孝行这一点,即可从《宝镜三昧歌》中...

    企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0842134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真实观

    就是圆成实性,是正智所觉境界。  唯识学认为一切都有自相与共相,所以与之相应也就有尽所有性智和如所有性智。这二智实际上就是世间的现量与比量。唯识学认为世间的现量与比量和世间现量与比量是完全不同的。世间之现比二量是颠倒的和分离的,而世间的现比二量是正等和不即不离的。在唯识中,一切自相,就是一切法相的差别自体;一切共相,就是一切法性的平等理体。自相是一切之一,共相是一之一切。唯识学所...

    胡晓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5545129.html
  • 仪式、宗教与佛法

    三餐不继、世间责任(做家庭成员、做社会公民)未了,奢谈出世解脱。世间世间似乎有必要连接起来,才能真正超越,回归宗教创始者的本怀。   菩萨的“欣彼”,如果解释为西方极乐世界,则保留了很多声闻求解脱的意涵,所不同只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说法,有求助阿弥陀接引的味道。“欣彼”如果解释为打出拚一个人间净土,可能比较能结合世间世间。   ...

    张大卿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4747380.html
  • 佛法之特性

    证知。”  为世尊所善妙宣说,禅修者通过修学与修持世尊的正法、律,能够各各依观察智而亲自现见九种世间(四道、四果与涅槃);当禅修者在证得四种世间圣道(即须陀洹道、斯陀含道、阿那含道与阿罗汉道)中的任何一种之时,圣道生起之后即证悟相应圣果,无须再经多时;此九种世间本来存在,确实值得亲自来现见,值得把自心引导至世间圣道、圣果与涅槃。当然,禅修者不可能依赖他人所修之圣道而断除自己的烦恼,不...

    林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5052581.html
  • 梁漱溟、熊十力佛教观合论

    我们看到遁入佛门的梁漱溟于佛法了义有著他自己独特的理解。梁漱溟不同于一般佛教信徒的地方,还有梁漱溟究明世间后,仍要决疑世间的种种问题。因梁漱溟看到“世间人不能尽以出世期之,众生成佛,要非今日可办”。故梁漱溟认为应思量佛法方便门中种种的安立,即随顺世间义于信众的修持不啻为方便门中种种的安立。依梁漱溟自身的看法,他主张在出世或随顺世间两义上“可任人自择。世间固无论,即使不然,能常亲正法,获闻...

    王守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5545846.html
  • 千手观音

    有人对此有误解,以为佛教对情与爱持排斥、反对的态度。这些人不了解佛教有世间世间世间中的情与爱,佛教并不完全反对,而是要在世间的基础上引导人们去体证世间中所提升到的顶峰,即佛教主张的慈悲...演出中,比《千手观音》更辉煌、更庞大、更丰富、更绚丽多姿、更激动人心的舞蹈多的是,但这些节目都可以用语言去诠释、去描述、去赞颂,而《千手观音》却很难用世间的语言去表述,只能默默地用心去领悟它那真善美的...

    郑了

    |观世音|观音|慈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1825513413.html
  • 释尊如何报答亲恩

    ,此中包括了精微广大的道理。因此之故,世间世间,莫不以孝亲为至德要道。但是从表面上看,似乎有些差异:实因儒家所谓孝道,有迹象可寻;而释氏所谓孝道,专致力于根本,在迹象上则简略。有迹象可寻者...于世间广展至世间了。若再将行孝的对象扩而充之,则凡所修持,皆悉普为法界众生而回向之,则其宏愿尽未来际,其大孝遍诸有情,亲生父母自在其中。若以世孝互相较量,虽在小的迹象上好像不无欠缺,但约根本上来说,...

    律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2147311.html